古文孝经孔安国传

更新时间:2024-05-17 17:58:24 人气:9552
《论“孝”之内涵与实践——以孔安国注解<孝经>为核心》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孝道”被视为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石,其深邃含义及践行方式在诸多典籍中有详尽阐述,《孝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安国传中的解读尤为精辟。本文将以孔安国对《孝经》的独特见解为脉络,深入剖析和探讨这一核心价值观念。

首先,《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明确提出:“夫孝,德之本也。” 孔安国对此进一步诠释:孝乃诸美德的根本源泉,人若能真诚履行孝亲之道,则其他道德品质亦随之而生发显现。他强调了孝的本质属性是内在精神世界的净化和完善,并非仅停留于表面礼节行为层面。

其次,《孝治天下篇》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即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此则大孝矣"。对于这段论述,孔安国道出了从个体修养到社会责任两个层次上的孝敬之意。一方面要求我们珍视生命、保全自身不受损害是对最基本的孝顺表现; 另一方面是通过个人修为提高品德地位,从而光大门楣,令双亲荣耀,这是更高境界的大孝实现途径。

再者,孔安国通过对《五刑至于三千五百条皆所以禁不孝也》一语的理解深化了法律与孝道的关系认知。他认为国家律法之所以繁多严谨,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并纠正各种违背孝悌伦常的行为举止,体现了社会治理上尊崇家庭亲情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化推展的重要性。

综观孔安国所释《孝经》,他在肯定传统家族血缘关系基础上赋予了孝更深广的社会意义和人格塑造功能。在他看来,孝不仅是子女尊敬长辈的具体行动规范,更是推动全社会和谐有序运行的精神支柱。“始于事親”,进而扩展至“终于立身”的全过程正是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起点。

因此,重温孔安国传述的《孝经》,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时代性延承与发展,更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如何将这种深层的人际关怀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以及公共治理之中,让传统的孝道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论 Comments
相关文章 ARTICLE